DQZHAN訊:日本欲向WTO起訴韓國違規補貼船企
因國內造船業陷入困境,日本政府已開始考慮以韓國對本國造船企業的補貼涉嫌違規為由,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目前正就啟動相關程序展開調整。
日方認為,在全球造船業處于供給過剩狀態的情況下,韓國投入的大量政府資金導致全球性的低價競爭,可能違反確保公平競爭的WTO規則。“韓國對造船業的公共支援扭曲了公平競爭”。今年5月,日本政府要求韓國政府糾正這一做法,同時把訴諸WTO也納入了視野。不過此后韓國方面沒有改善跡象,這令日本政府人士和造船業焦急萬分。
據悉,韓國自2015年以來,通過政府系金融機構向經營陷入困局的造船巨頭大宇造船海洋公司提供了共計1.2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15億元)的金融援助。大宇財務狀況急劇改善,開始無視利潤地以低價銷售船舶,以打破常規的低價持續獲得訂單。因此,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造船公司遭受船舶訂單價格下滑等負面影響。
日本政府今年1月以書面形式指出韓方舉措違反WTO協定,要求其加以糾正。韓方對此回復稱,“這是基于金融機構自主判斷實施的援助”。
在各國的反對日益高漲的情況下,韓國進一步加強對造船行業的支援,日本業界相關人士憤怒地表示:“他們完全是一副與己無關的態度?!?
對于本國造船業良好的接單狀況,韓國媒體強勢報道稱“韓國造船業正準備重返世界*強”。不過,向合理化努力并不充分的虧損企業注入公共資金的做法在韓國國內也受到了批評。
日本在戰后約半個世紀一直佔據全球造船市場的首位,然而進入2000年代后隨著中韓兩國造船業迅速崛起,日本失去頭名寶座。為了生存下去,日本造船業的行業重組整合十分活躍。
具有象征性的是三菱重工事實上退出大型客輪業務,并將商船業務成立了子公司。三菱重工已轉向增加渡輪、石油儲備基地等非造船部門接單的方針。在部分船型方面,還與今治造船(愛媛縣)、名村造船所(大坂市)、大島造船所(長崎縣)這3家專業造船企業攜手。
川崎重工也加速推進結構性改革,收縮商船業務,將生產主力從國內轉移至中國。由三井造船改為控股公司的三井E&S控股旗下的三井E&S造船(東京)也與中型企業常石造船(廣島縣)展開業務合作。三井負責設計和研發,常石則在中國等地進行建造。
業界不少觀點認為,進入2018年后供過于求問題消除,市場也將邁向正常,日本此舉是為卷土重來準備背水一戰。
關于韓國的造船補貼,2000年代前半期,歐盟(EU)就曾以此舉導致全球船舶市場惡化為由向WTO起訴,但韓方實際上勝訴。
作為向WTO起訴的程序,日方目前在就要求與韓國進行雙邊磋商展開*終協調。磋商預計將遭遇困境,如果無法解決,將提請WTO設立相當于法院一審的爭端解決專家組。
關于WTO爭端解決程序,從專家組到相當于二審的上訴機構做出判斷被指平均需要近2年的時間。因此,即便日方起訴,相關手續也很可能以年為單位耗時漫長。日本造船業今后或許也被迫打消耗戰。
另外,此次考慮啟動起訴程序的做法很有可能引發韓方的不滿,兩國貿易摩擦或將愈演愈烈。